1. 云裂变
  2. 资讯
  3. 行业动态
  4. 拼多多找到了新战场?

拼多多找到了新战场?

作者: 日期:2020-11-23 人气:292347

拼多多找到了新战场?拼多多找到了新战场?

11月中旬,中国三大电商阿里、京东、拼多多陆续发布2022年三季度财报。其中备受瞩目的,是此前一直在亏损的拼多多,终于迎来了它的第一个盈利季度:在三季度赚了4.66亿元。

不仅赚钱了,年活跃买家数量也达到了7.31亿人,非常接近阿里的7.57亿人。叫好又叫座,拼多多一时风光无限,股价一度大涨超过20%,总市值超越京东。

但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迎接拼多多高管的却不是掌声。各路分析师问了一大堆问题,归结起来就是2个:为什么拼多多要卖菜?到底打算怎么卖菜?

自上市以来,拼多多亏损换增长、补贴换用户的模式一直饱受争议,“拼多多火不过三年”等说法也不绝于耳。但在长期亏损之后,拼多多不但突然扭亏为盈,还举全公司之力,走向了之前坑了无数创业公司的生鲜领域。

本篇文章将聚焦两个问题:

01. 为什么拼多多能盈利?

02. “多多买菜”究竟在干什么?

01 扭亏为盈

拼多多在季报里给出了两个盈利数字:按照通用会计准则,亏了7.85亿;按非通用会计准则,赚了4.66亿。

两个数字的差别在于,非通用会计准则不需要计算给员工的股权激励费用、给可转债投资者的利息,以及自身长期投资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这三个项目。

而在此前,按照非通用会计准则,拼多多从2022年一季度至今年二季度的连续10个季度里,有8个季度的净亏损是在10亿元以上。因此,这次盈利才会让市场如此兴奋,在财报出来后,直接把股价买涨了20%。

从本质上说,企业经营就是收入增长率和费用增长率之间的差值,拼多多也不例外,它盈利的秘密,就藏在收入和费用之中。

拼多多有两张面孔:(1)对消费者讨好;(2)对商家强势。

在吸引消费者上,拼多多不遗余力。过去一直亏损,高昂的补贴、营销费用就是主因。2022年第三季度拼多多的销售费用率为70.9%,相当于每100块钱的收入就有70.9元拿去打广告、拉新和做商品补贴。

然而,70.9%的销售费用率看似很高,实际上这已经是拼多多上市以来的最低值,去年同期为91.9%,今年第一季度甚至达到了111.6%。

但对商家,拼多多就强势多了,即使在早期、规模还比较小的时候就已经这样。

2022年、2022年,拼多多的年末资产总额分别为18亿、133亿,这新增的115亿里边有94亿是“限制性资金”,也就是消费者给商家的钱,暂时放在拼多多的账户里,在消费者确认收货后,拼多多才会把钱给商家。

对比阿里、京东,就能看出拼多多有多强势。2022年,拼多多的商家卖出了1412亿的货,年末的时候有94亿要暂时放在拼多多的账户里。同年,京东GMV为1.3万亿,是拼多多的9倍,但限制性资金只有41亿;而阿里在2017、2018财年GMV分别是3.8万亿、4.8万亿,但限制性资金分别为27亿、34亿。

拼多多之所以可以对商家那么强势,一大原因在于,它瞄准的是白牌、标品的商家,也就是制造业里边产能最过剩、竞争最激烈的领域。

而且,这些商家不仅要暂时被拼多多占用货款,还要花钱在拼多多上卖广告。在第三季度,拼多多的在线营销服务收入达129亿元,占到总营收的91%,同比增长高达92%。

总的来说,在三季度,拼多多的收入同比增长89%,以往花费最大的营销费用同比增长46%,这就是在数字上,拼多多季度盈利的原因。

这个数字背后有两大可能:

(1)拼多多降低了补贴力度,但用户还继续买;

(2)补贴的钱不再只由拼多多出,而是商家也出。

到底是哪种?这道题,小孩才做选择,拼多多说:我全都要。

02 反客为主

国内的三大电商平台——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虽然经常被拿来比较,但它们的逻辑和定位实际上相差很大。

淘宝/天猫是“平台型”电商,追求“双边规模效应”——用更丰富的商家/品牌来吸引更多消费者,同时用更多的消费者需求吸引更多商家/品牌入驻,然后平台通过收取交易佣金和营销服务费来赚钱。

京东则更多依赖自营和物流赚钱。京东自营需要“低买高卖”来赚差价,此外物流系统也逐渐成为一大变现渠道,物流等平台服务收入从2022年的51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35亿元。

而拼多多更像是“商品版奥特莱斯”,很多商品并不是由品牌方提供,而是由经销商、代理商来供货。而且卖货方式是“24小时拼单”等拼团活动,比其他平台更长的预售和发货周期,让商家可以“以销定产”,进一步降低成本。

除了货源不同,更大的差别在于流量分配方式的不同。

在淘系平台,商家越大牌、排名越靠前,流量就越大,机制其实跟百度竞价排名一样。商家为了抢前面的排名,不但要降价冲销量,还要投广告费。

例如双十一,商家要提前一两个月就用淘客、降价、返现、红包等方式降低价格,把货卖出去。虽然亏得多,但排名变好,就有流量,然后到了销售旺季,再适当回调价格赚钱。

而在拼多多的流量分发中,“价格”的权重更高,价格越便宜、销量越大,给到的流量就越大,这就成了促使商家降价的天然动力。例如,只要降价15%就能把货卖出去,比花20%成本卖广告还不知道能不能卖出去,肯定要好得多。

在早期,由于拼多多上的商家相对少一些,商家降价打造爆款的难度也低一些。但随着商家数量与日俱增,加上疫情驱动众多商家转移到线上,线上的商家更多了。为了出库存、回收现金流,商家们争相降价,这时候拼多多乐开了花:

原本要自己掏钱做补贴,现在更多是轮到商家自己掏钱了。

但拼多多在挖掘过剩产能的路上并没有停下来。

03 暗度陈仓

今年10月8日,在拼多多成立5周年的内部讲话上,黄峥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来说,“买菜是个好业务,是个苦业务,是个长期业务,也是拼多多人的试金石。”

2022年,拼多多卖出了653亿的农产品,2022年,交易量翻倍上涨到1364亿。与此同时,全国生鲜电商的GMV大概也就2000多亿,每日优鲜、盒马的GMV都在200亿左右,其中盒马还有线下门店的贡献。

如果说卖产能过剩而且还能存放的衣服箱包电子产品是幼儿园送分题,那卖水果大约是中考大题,而卖产地分散而且不能存放的蔬菜猪肉,简直就是奥数决赛的压轴题。

因此,黄峥的这番表态才会让市场空前关注卖菜这件事。以致于在季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所有分析师提问都围绕买菜业务展开。

但在买菜业务上,拼多多其实很可能玩了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现在消费者使用“多多买菜”的步骤,如下图从左到右的次序所示——

(1)打开“多多买菜”的小程序,在选好地址定位后,会跳出来一系列便利店、小卖部、小商店的名单,然后消费者可以选距离近的门店,点进去,然后进入到商品页面;

(2)商品页面上推荐了卖得最多的商品,在这个例子中是常温奶、大米等标准化、易储存、易运送的品类;

(3)如果要买菜,进入“时令蔬菜”页面,大部分是黄瓜、花菜、土豆、山药等易储存、易运送的品类;

(4)买单,自提地址是这家便利店的门店。

也就是说,拼多多所擅长的生鲜品类,还是黄瓜、土豆、鸡蛋等保鲜期较长的产品。因此,拼多多可以顺利移植拼团模式,让消费者用9.9元就可以买到20只鸡蛋,或者5斤富士苹果,又或者是5斤生姜,产地发货包邮到家,让人买之前看不懂,买之后非常香。

更重要的是,这种卖快消标品、易储存生鲜的地方,是在便利店、小卖部等场所。

如果说之前的标品白牌、经销商是严重产能过剩,那在零售领域,被电商和疫情连番冲击后的便利店、小卖部,其实也是一种过剩产能。

所以,从目前情况来看,对拼多多来说,在把纸巾充电线等标品的过剩产能压出利润之后,去开拓“多多买菜”,其实就是“换个姿势、再来一次”。

04 尾声

借助便利店的门店来卖生鲜,这件事情不是新鲜事。在城市人口稠密、年轻人不做饭、老龄化严重、零售业竞争激烈的日本就发生过。

2005年,711就开始卖小包装的蔬果;罗森收购“SHOP99”进军生鲜业务,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日本的罗森还推出了肉禽蛋奶蔬菜的手机订购服务。

但却算不上成功。

因为便利店是主打随机、突发的即时需求,货品以标品、熟食和小部分半成品为主,这比起管理生鲜产品要容易得多。所以,日本便利店做生鲜不成功,也可以说是“由奢入俭难”。

但如果看到日本的例子,就判断多多买菜的前途有限,就可能刻舟求剑了。

今年在疫情影响之下,线下门店的生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很多门店要么歇业,要么直接挂了。而接过它们份额的,正是电商。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在“618”大促的影响下,今年二季度我国网上实物零售额占社零总额的比重达到历史新高的29%。也就是说,电商的份额从2%到20%花了10年,但从20%到接近30%,只花了几个月。

即使是在国内疫情消退后,线下门店也没有抢回太多的份额。1-9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80065亿元,同比增长9.7%,比1-8月又提高了0.2%;电商占社会整体零售的份额仍有25%,而去年同期才21%。

此消彼长之下,很多便利店、小卖部其实成了过剩产能。这时候,它们遇上了靠挖掘过剩产能发家的拼多多。

 

作者:于可心/姚书恒

来源:“远川商业评论”(ID:ycsypl)

内容标签:

热门文章

随着很多公司开始抱团取暖,资本寒冬论让互联网圈子里的不少人都人心惶惶。但是,对于投资人而言,如果是好的项目,还是愿意投的。那么,如果你有好的点子,好的 BP,就赶紧收藏下面这

3971951

引导语:昨晚半夜,微信朋友圈里疯传“三里屯优衣库试衣间爱爱的”消息,并且附有不堪入目的照 片和视频。有网友怀疑其是优衣库进行的营销,更有网友曝出视频当事人的微博账号,但相

3114526

这个问题很好,我自己近期也一直在思考。要回答问题,还是得先定义问题:前景是什么意思?至少可以有几种解释:公司的生存没有危机、前景广阔公司的盈利水平更高、有钱景在 bilibili (

2497068

新榜今日首发全平台网红排行榜,对于“网红”,我们的定义标准力求“纯粹”、“典型”,必须具备以下特征:1. 网生或重生于社交媒体,而不是将传统线下内容与身份的线上化;2. 引领潮流

1971359

 本月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10.23亿人,环比小幅增长,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国民出行频次骤降,并推动用户日常生活娱乐行为向线上迁移显著:生鲜电商用户暴增,视频领域用户观看时

1957011

继“外国模特扮演斯巴达勇士”被抓后,昨天上午11点至12点多,在朝阳区建外SOHO街头,一群只穿内衣内裤的长腿美女“裸游”,又引起市民大量围观和热议。据了解,此事件为某商家策划的营

1851199

想必昨天各位移动圈的小伙伴们,都知道美团旗下系列产品遭遇App Store全线下架的一幕《爆炸新闻!今日美团旗下应用被App Store全线下架!是何原因?》,朋友圈从11点钟开始就刷屏。为此APP顶

1526468

2016年,“网红”大热,成为投资界、新媒体界的“香饽饽”。papi酱的爆红,也告诉我们:“网红”千千万,想要在大潮里中存活下来,除了颜值,你还得有实力。在去中心化的新媒体时代,这

152368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许多新兴行业异军突起,自2013年7月,“GIF快手”从工具转型为短视频社区,打开短视频平台的新格局。发展至2020年,“北快手,南抖音”的说法在民间广为流

1512760

 在快手变现这个事情上,尽管快手颇为高调地宣布它的决心与计划,不过通过各种数据分析后,本文认为快手变现仍会被抖音远远甩在身后。最近关于私域流量的话题,挺火的,有意思的是

1442119

 当流量红利消失,围绕着“留量”和“商业变现效率”的竞争,成为了抖音、快手在下半场竞争中,必须去正面较量的课题。在广告和游戏外,发展红人电商业务,致力于让平台和生态里的

1414749

回顾过去的2019年,整个移动互联网大盘增长在进一步放缓,3月份同比增速更是首次跌破了4%。 但短视频依然是移动互联网大盘中几乎还在唯一增长的明星级应用领域,而互联网女皇报告也

1399137

原本因为公事忙到很迟才休息,结果又是手贱,睡前刷了微博微信。结果发现朋友圈莫名其妙的都在传“北京三里屯优衣库火了”。微博热点也被优衣库占据:网传事情的起因是陌生帅哥靓女在

1334880

 拼多多拼团和用户消费分层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三四线城市全面的互联网化带来的增长势能。因此,不仅要关注痛点,而且还要关注产品的成长性,让自己处于增长势能的快车道上,这样

1334706

大约两周以前,有个做企业服务产品(即是面向企业而非个人用户提供服务的产品,典型如Teambition、快法务、51社保这一类)的朋友跑来问了我一个问题:老黄老黄,你说像我们这样的产品,运

1315460

 核心数据2018年度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4844.0亿元,同比增长29.2 %。从绝对值来看,中国网络广告产业生命力依然旺盛,预计在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近万亿。2018年,电商广告份额占比为

1283878

 跟大家分享一下2020年Z世代洞察报告。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11月,95、00后Z世代活跃用户规模已经达到3.2亿,占全体移动网民28.1%;从分布上看,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占比近45%

1271340

 这两年,用户不断地与“免费”告别:支付余额提现收费了,听周杰伦的歌要买会员了,外卖运费越来越贵了,共享单车涨到2块了,热门剧集变成会员专享了,电商会员也卖得越来越好了

1223255

那么多人每年都热衷于上ChinaJoy逛逛,无非就是奔着各种show gril去的:  嫩的掐出水的可爱脸蛋,细细的小蛮腰,一双双大长腿,我见犹怜啊~ 当然啦,浸淫多年的老司机们,最爱的还是这样Ope

1186065

继去年下半年股票行情下滑后,一时之间,理财类App开始遍布各各渠道。对于很多App讲激活量、日活跃,周留存等,理财App直接追求投资用户和金额,其他数据老板基本都不看的。然后在这激烈

117651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