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云裂变
  2. 资讯
  3. 行业动态
  4. 「品效合一」毁掉了互联网广告?

「品效合一」毁掉了互联网广告?

作者: 日期:2019-10-04 人气:504227

「品效合一」毁掉了互联网广告?「品效合一」毁掉了互联网广告?

 

广告营销圈对于品效合一看法不一,各说其词。品效合一到底是什么?本文笔者分析行业各方言论,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分享。

请注意,标题是一个疑问句,而非肯定句。

小编第一次听说品效合一是2022年,度娘了一下有个奇葩的公司可以佐证,「北京品效合一广告有限公司」注册于2022年8月25日。

但自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品效合一成为与增长黑客、私域流量并驾齐驱的三大热门词汇之一。花哥本无意跟踪热点,但着实目前市场但凡一个广告主、媒体主、代理商、KOL等都在疯谈,不得不展开一次关于品效合一的真理大讨论。

当前,广告营销圈江湖有13种主流结论,各说其词。

  1. 品效合一是骗局,媒体主骗广告主;
  2. 品效合一是骗局,代理商骗广告主;
  3. 品效合一是骗局,媒体主代理商一起骗广告主;
  4. 品效合一是骗局,媒体主代理商和广告主一起骗广告主老板;
  5. 品效合一是骗局,只存在KOL包装的文章里;
  6. 品效合一是骗局,毁了整个互联网广告;
  7. 品效合一是真理, 2022年是元年,时机刚刚好;
  8. 品效合一是真理,一小撮人群才能掌握核心技能;
  9. 品效合一是真理,有些合适有些不合适;
  10. 品效合一是真理,要看怎么定义品和效;
  11. 品效合一是真理,现在只是种子期,未来将大行其道;
  12. 品效合一是真理,它的出现是历史必然规律;
  13. 品效合一骑墙派,根据不同场景做出不同判定。

总体来说,花哥偏向认同第12种观点,所以来说一说品效合一的历史规律,应该避过的坑,究竟是什么毁掉了互联网广告,以及如何在历史规律下创造价值。

本文解读整编市场上,关于品效合一的多元认知,比较适合转给时间宝贵的决策层一读。

01 从前品是品,效是效,泾渭分明——2019是品效合一元年

关于什么是品效合一,@北冥乘海生在《“品效合一”这事儿靠谱么?》一文中,解释的非常清楚了。

“以前,不论说相声的、卖野药的、变戏法的,这些江湖行当在业务运营中都有着清晰的节奏感:他们把业务流程分为“圆粘子”和“置杵”两个阶段:所谓“圆粘子”,就是招揽顾客,让更多的人围拢过来看。所谓“置杵”,就是要钱,想尽办法把围观的群众转化成付费用户。

圆粘子这个过程,可以对应于品牌广告,英文叫做“Brand Awareness”。计算广告奠基人Andrei Broder的解释对品牌广告的目的有过明确的论述,牌广告的目的是“创造独特良好的品牌形象,以提升长期的转化率与毛利率”。

置杵这个过程,可以对应于效果广告,英文叫做“Direct Response”,准确地说,这应该叫做直接效果广告(特别注意“直接”这个词)。直接效果广告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马上或短期内(Andrei的话是“now or soon”)的用户转化行动。

通俗的说,效果广告赚的是明天后天的钱,品牌广告赚的是明年后年的钱。

在4A公司主导的广告时代,以外资为代表的「古典广告主义流派」,对品效合一是完全无感的,因为传统广告的投放路径,从电视、广播、杂志等媒体看到广告,再到实际购买转化的路径很长,无论是物理距离还是虚拟距离,所以一般广告投放都是追求长期品牌塑造。古典广告时代追求效果的手段,主流都是发传单、易拉宝、门店打折促销等实体场景下的消费诱导。

品效合一在2022年下半场开始持续升温,一直到2022年成为阿里妈妈、腾讯广告、巨量引擎等大平台的常规武器,其中有四个基础客观条件的“催熟”。

  1. 以移动支付、小程序、二维码、电商物流、直播网红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让消费决策的路径大大缩短;
  2. 市场周期下行,大环境预冷导致的甲方预算缩紧,投放决策的目标导向性更强,主流品牌对营销KPI的要求不仅是流量和曝光,而是更多地偏向转化和增长;
  3. 整个广告投放产业的竞争红海,持续不断的方向性探索和认知升级,让甲乙丙方的关注点集中在投放效果层面。
  4. 完善的广告数据分析工具和可视化结果,广告投放的效果颗粒度足够明晰,企业终于明白自己投放的钱到底花在了哪里?带来了多少销售转化。

尤其是,当一部手机可以通行天下的时候,品效合一就成了这个商业社会物竞天择自然的选择。

品效合一代表了广告圈一种朴素的理想主义。

02 真正毁掉互联网广告的是:急功近利、短期投机和合谋共骗

品效合一,拒绝背锅。

从周期论来说,任何一个趋势都需要种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落期。在当前情况下,品效合一还缺乏有效的充分案例,远远小于它的概念传播价值,即依然处于种子培育期。

但贵圈一个新名词出现之后,是蜂拥而上的焦虑贩卖和概念包装,以致于每个新名词在爆火之后都毁于数以万计的忽悠型PPT和人杂喧闹的各类骗局论坛。

所以,品效合一成为了导语所述6种类型悲观者的替罪羊。事实上不是品效合一毁了互联网广告,而是互联网广告当前生态硬生生的毁掉了品效合一。

我们从宏观层面来思考,毁掉互联网广告生态的是这三类角色。

1. 急功近利型

有位广告投放分析师有个经典的比喻,现在很多甲方的心态,恨不得在直播劳动模特表彰大会时,旁边同时开售劳模同款T恤衫。这不是品效合一,而是竭泽而渔。

2. 短期投机型

自从移动支付和社交电商的整个基础设施成熟以后,纯效果的广告投放存在2-3年的红利期,也就是说,商家在计算投放营收-投放成本-商品成本之后,只要有盈余空间,理论上来说可以无限制的投放,属于稳赚不赔的买卖。

这里就被钻了巨大的空子,在平台资质审核漏洞的情况下,劣币驱逐良币的现状愈演愈烈,内容越来越低级趣味的三俗,假发货发假货甚至不发货的事件层出不穷,9.9元包邮成为下沉市场人性不可被拒绝的诱惑。

品是不存在的,而效早就被毁掉了。

3. 合谋共骗型

本来就是一个信息差不可消灭的特质,高承诺低实现成为行业最恶劣的潜规则。

原本承诺一万元一万点击,实际只能做到八千,靠刷量补上两千,客户觉得效果太差,要求单击价格降到八毛,为了完成KPI再次承诺做到一万二。周而复始,一直到二八法则反过来了,刷单产业成了完成KPI的核心支柱。

甲乙丙方各自不满意,只能互相推诿欺骗,你知道我在骗你我还是要骗你,你也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我在骗你还是要合起来共同欺骗决策层,如此造成了产业的恶性循环,最终祭出品效合一成为了多方骗局的挡箭牌,而市场大环境不好则是从业者的遮羞布。

03 老板是最容易被忽悠的——品效合一的四个误区

切入微观视角,复杂的商业利益之下,投放决策的老板往往成为最无辜的角色,这三个陷阱一不留神就会陷入其中。

第一陷阱,重效轻品,有效无品

由于对直接销售转化的过度重视,往往通过三俗人性的文案+打折抽奖促销二维码,获得简单粗暴的获得注册、转化、回单、下载等数据。

第二陷阱,谈效色变,避而屈之

主要集中在以外资为代表的「古典广告主义流派」的4A公司里,对于这群高冷的广告人来说,认为品牌是创意是艺术,效果是商业是铜臭,一说到品牌传播就是拍创意广告大片、软文必须要如履薄冰,只能在文末或“峰回路转”或“巧妙衔接”,并且内心默认追求品效合一的甲方一定是目光短浅的,结果是同样海归派的甲方往往会退而求稳。

第三陷阱,投其所好,盲目试错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丁俊杰分析的特别透彻,从甲乙方关系发展的历史来看,一个概念之所以能够得到乙方的力推,往往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对甲方需求的投其所好与逢迎,另一个就是为了证明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

面对原有市场环境的剧烈变化,过分偏重营销传播的乙方在甲方看来无疑是瘸腿,而能够将营销传播与销售效果同时完成的乙方才是甲方的梦中情人。

因此,“品效合一”就成为甲方筛选乙方的重要标准和依据,成为决定乙方去留的生死线,为了活下去,为了活得更好,乙方别无选择。

第四陷阱,组织陈旧,有心无力

品效合一不是一个投放小闭环,而是整个产品的大闭环。在传统的路径中,传播与销售的部门级割裂,完全无法承载品效合一的可能性,看似美好的策略,需要升级组织结构才能完成新业务模式,此处不一一展开。

04 品效合一在小范围的成立性:强品牌、强互动和强共鸣

花哥同意知名KOL杨不坏的认知,重新理解一下这四个字,「品效合一」就是「行动起来」,这个行动是购买、下载或者体验,并不是互相妥协或者牺牲来达成的,而是真正的品牌与真正的效果合一,是让消费者行动起来,是在心智上的转化,不是品牌广告里的打折信息或者跳转链接。

从微观层面,我们看到了三类广告案例,真正实现了品效合一,以铂爵旅拍BOSS直聘为代表的梯媒广告,以Tiffany等奢侈品为代表的微信朋友圈广告,以及以李佳琦为代表的快手直播带货广告。

不详细谈个例,我们抽象出背后的逻辑。

第一点,定位清晰明确

知道从业者中至少五成以上对铂爵旅拍BOSS直聘的风格表示不屑,洗脑式喊麦广告通过饱和式投放“强奸”受众的注意,招致骂声吐槽声汪洋一片。

但事实上无论是大众品牌印记以及真实产品效果来看,这都属于先有品、后有效的经典案例。那些擅长先讲故事后品牌的古典品牌,并不在此类适宜名单中,快消费可以优先尝试,品牌前置是品效合一的基本规则。

第二点,明确与用户的互动

好的创意、好的文案之外,好的互动设计是营销学的新课题,比如经典的可口可乐昵称瓶,比如故宫文创的新媒体案例,比如网易历次刷屏事件,无论是物理场景还是虚拟场景,你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方式,决定着承接效果的效果。

第三点,营造现场感

为什么说短视频广告比图文广告更友好,直播广告比短视频广告更友好,以更丰富的内容维度让用户沉浸在“现场感”中,只要达成了双方的物质共鸣、情感共鸣或思想共鸣,10分钟内用户会做出超出自己预期的消费决策。

第四点,社交就是合一

无处不在的新人免单、打折券、拼团团购、会员消费,早已印证在社交场景下,从Page View到People View,有效转化至少是十倍量级的。

第五点,KOL角色的重要性

群邑营销总监戴冕说:“如果广告的作用是在消费者的心中埋下一粒种子,那么KOL就是在种子上浇水”。

以快手为例,挑战赛活动很容易带动UGC用户的广泛参与,有较强的爆发性和互动性,引发全民参与并带来自来水式的传播,易形成口碑效应。

明星或KOL作为首发参与并输出优质内容,为挑战赛造势,为品牌带来更多曝光,引导更多用户关注并参与挑战赛,形成了一种“流量大咖示范+圈层达人渗透+素人领袖扩散”的模式。

除了广告主的认知升级,互联网媒体主也在积极做产品创新,比如用户观看开机屏广告的时候,如果没有点击跳转,系统默认第一条视频是和开机屏一致的品牌短视频广告,这也极大地延长了停留时间,增加了点击转化的效率。

花哥总结

如果说2019是品效合一的元年,未来三年我们一定会在某一天意识到,当我们去追究其本质的时候:品效合一的品是产品的品,品效合一的效是效率的效。

 

作者:甲方财经

来源:甲方财经

内容标签:

热门文章

随着很多公司开始抱团取暖,资本寒冬论让互联网圈子里的不少人都人心惶惶。但是,对于投资人而言,如果是好的项目,还是愿意投的。那么,如果你有好的点子,好的 BP,就赶紧收藏下面这

3971862

引导语:昨晚半夜,微信朋友圈里疯传“三里屯优衣库试衣间爱爱的”消息,并且附有不堪入目的照 片和视频。有网友怀疑其是优衣库进行的营销,更有网友曝出视频当事人的微博账号,但相

3114408

这个问题很好,我自己近期也一直在思考。要回答问题,还是得先定义问题:前景是什么意思?至少可以有几种解释:公司的生存没有危机、前景广阔公司的盈利水平更高、有钱景在 bilibili (

2496991

新榜今日首发全平台网红排行榜,对于“网红”,我们的定义标准力求“纯粹”、“典型”,必须具备以下特征:1. 网生或重生于社交媒体,而不是将传统线下内容与身份的线上化;2. 引领潮流

1971290

 本月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10.23亿人,环比小幅增长,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国民出行频次骤降,并推动用户日常生活娱乐行为向线上迁移显著:生鲜电商用户暴增,视频领域用户观看时

1956925

继“外国模特扮演斯巴达勇士”被抓后,昨天上午11点至12点多,在朝阳区建外SOHO街头,一群只穿内衣内裤的长腿美女“裸游”,又引起市民大量围观和热议。据了解,此事件为某商家策划的营

1851112

想必昨天各位移动圈的小伙伴们,都知道美团旗下系列产品遭遇App Store全线下架的一幕《爆炸新闻!今日美团旗下应用被App Store全线下架!是何原因?》,朋友圈从11点钟开始就刷屏。为此APP顶

1526386

2016年,“网红”大热,成为投资界、新媒体界的“香饽饽”。papi酱的爆红,也告诉我们:“网红”千千万,想要在大潮里中存活下来,除了颜值,你还得有实力。在去中心化的新媒体时代,这

152360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许多新兴行业异军突起,自2013年7月,“GIF快手”从工具转型为短视频社区,打开短视频平台的新格局。发展至2020年,“北快手,南抖音”的说法在民间广为流

1512667

 在快手变现这个事情上,尽管快手颇为高调地宣布它的决心与计划,不过通过各种数据分析后,本文认为快手变现仍会被抖音远远甩在身后。最近关于私域流量的话题,挺火的,有意思的是

1442023

 当流量红利消失,围绕着“留量”和“商业变现效率”的竞争,成为了抖音、快手在下半场竞争中,必须去正面较量的课题。在广告和游戏外,发展红人电商业务,致力于让平台和生态里的

1414661

回顾过去的2019年,整个移动互联网大盘增长在进一步放缓,3月份同比增速更是首次跌破了4%。 但短视频依然是移动互联网大盘中几乎还在唯一增长的明星级应用领域,而互联网女皇报告也

1399052

原本因为公事忙到很迟才休息,结果又是手贱,睡前刷了微博微信。结果发现朋友圈莫名其妙的都在传“北京三里屯优衣库火了”。微博热点也被优衣库占据:网传事情的起因是陌生帅哥靓女在

1334776

 拼多多拼团和用户消费分层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三四线城市全面的互联网化带来的增长势能。因此,不仅要关注痛点,而且还要关注产品的成长性,让自己处于增长势能的快车道上,这样

1334624

大约两周以前,有个做企业服务产品(即是面向企业而非个人用户提供服务的产品,典型如Teambition、快法务、51社保这一类)的朋友跑来问了我一个问题:老黄老黄,你说像我们这样的产品,运

1315370

 核心数据2018年度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4844.0亿元,同比增长29.2 %。从绝对值来看,中国网络广告产业生命力依然旺盛,预计在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近万亿。2018年,电商广告份额占比为

1283782

 跟大家分享一下2020年Z世代洞察报告。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11月,95、00后Z世代活跃用户规模已经达到3.2亿,占全体移动网民28.1%;从分布上看,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占比近45%

1271252

 这两年,用户不断地与“免费”告别:支付余额提现收费了,听周杰伦的歌要买会员了,外卖运费越来越贵了,共享单车涨到2块了,热门剧集变成会员专享了,电商会员也卖得越来越好了

1223168

那么多人每年都热衷于上ChinaJoy逛逛,无非就是奔着各种show gril去的:  嫩的掐出水的可爱脸蛋,细细的小蛮腰,一双双大长腿,我见犹怜啊~ 当然啦,浸淫多年的老司机们,最爱的还是这样Ope

1185974

继去年下半年股票行情下滑后,一时之间,理财类App开始遍布各各渠道。对于很多App讲激活量、日活跃,周留存等,理财App直接追求投资用户和金额,其他数据老板基本都不看的。然后在这激烈

117642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