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云裂变
  2. 资讯
  3. 行业动态
  4. KOC是没钱甲方的谎言吗?

KOC是没钱甲方的谎言吗?

作者: 日期:2019-08-22 人气:559982

KOC是没钱甲方的谎言吗?KOC是没钱甲方的谎言吗?

 

KOC(Key Opinion Consumer)这几天引发热议,在Google检索了一下,看来这又是一个中国原创概念。有人说“KOL(Key Opinion Leader)将衰,KOC当兴”,有点吓人;有人反驳说,KOC就是穷甲方的谎言,是KOL害怕不再是“L”而造的概念。

KOC的真相是怎样的?

1、KOC是没钱甲方的谎言吗?

先说答案:不是。

确实有一些产品的用户具有影响他人的能力,他们不是KOL,一方面影响的人群太少;另一方面,不以发表“关键意见”为职业或者副业。KOC一直都存在,他们同时有种子用户、死忠粉、重度用户等相似名字,就像KOL同时有专家、分析师和自媒体这样的名字一样。

比如你要买相机,可能会问身边数码发烧友朋友的意见,你的朋友就是相机的KOC;比如你朋友圈有个吃货,他经常会分享一些好吃的餐厅,你看了就有收藏的欲望,他不知不觉成了KOC,或者说KOE(关键意见吃货)。

KOC,就是新瓶装旧酒。

2、KOC和KOL之间的关系?

KOC一般不是KOL,但KOL可能是KOC,甚至很多是由KOC转化而来。

比如王自如和莫博士,他们发表的意见以评测为主体,站在用户角度去讨论一个产品,而且本身是品牌重度用户,比如莫博士评测苹果产品的内容最受关注,连乔布斯都得看,因为莫博士首先是苹果用户;再比如王自如,最初因为自己是苹果死忠粉(KOC),自己买一堆苹果产品评测拍视频玩儿,后来发现这事儿可以成为赚钱,于是成了职业甚至事业。只不过后来王自如、莫博士都成了KOL,发布很多内容时,不再具备KOC属性。

如果一个写科技行业评论的,不论粉丝多少,只要不是站在用户角度输出意见,就不能算KOC,比如我写云计算行业的话题,我不是云计算直接用户,不能算KOC,但如果我写网络云盘的对比体验,我就可能算一个KOC。KOL和KOC不是非此即彼。

KOC不是腰部、臀部或者脚底板KOL,是KOC还是KOL,要从输出的Opinion的性质来看。

3、能带货就是KOC吗?

瞎扯。

李佳琦卖口红,但他不是口红用户;微商是代理商,不一定是用户。能带货的不一定是KOC,黎贝卡可以4分钟卖100台宝马mini,与她是否宝马mini车主没关系。KOL、大号、网红和导购都能带货。

所以,快手上卖货的网红跟淘宝上卖货的网红是KOC吗?当然不是,他们本质是导购员。快手和淘宝上有KOC吗?当然有,比如淘宝上经常发表优质评论的用户,但他们不是为了卖货去输出内容,而是因为成为产品消费者后,自发评论,乐于分享,可能还很受欢迎,自然成了KOC,其中一些还可以合作一把,价格便宜,甚至送个产品,就可以了。

4、KOC就一定能带货吗?

KOC不一定能带货,Consumer就是Consumer,如果可以持续带货,就不再是Consumer,可能成了网红、可能成了达人、可能成了导购、可能成了微商、可能成了KOL。

KOC就算可以带货,往往不会通过此赚钱。我有一个朋友,买化妆品前不是去看电商平台的评论,而是去搜微博上的用户评论,因为“这更真实”,你无法看到电商平台用户的日常生活,但微博上的用户往往可以。这时候,微博用户成了KOC,带了货,只不过他们是不知道的。

5、KOC和私域流量的关系

“我想和你交心,你却把我当私域流量”,今年,私域流量很火。什么是私域流量?说到底就是你自己的,而不是平台分配的,是可控的。小米在阿里、京东拿到的流量是平台分配的,但小米商城的流量,却是自己的,这就是小米的私域流量;自媒体发一篇文章到头条,有没有阅读跟粉丝量关系不大,但发到公众号,粉丝数*评论打开率就是可预期的阅读数,这就是自媒体的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不是说朋友圈这样的私密社交中的流量,关键是“自己可控”,当然,朋友圈对微商来说,就是他们的私域流量。

KOC对品牌来说不是私域流量,但KOC有自己的私域流量,虽然量小,但KOC数量众多,聚合起来就很大,淘宝客,就是最早探索聚合KOC流量的模式。在流量成本越来越高时,很多品牌到处找廉价流量,私域流量也好、KOC也罢,都是流量变得昂贵和品牌开始缺钱的结果。

6、KOC就更贴近用户吗?

有人说,KOC传播离用户更近,因为内容更生活化、趣味化,而不是深度、专业,而且KOC愿意跟用户互动,甚至可以加微信私人好友;还有人说KOC传播更具爆发力。

两个结论都站不住脚。杜蕾斯可以离用户很近,支付宝小编可以让官微很有趣,达人KOL可以让内容生活化,某加拿大男明星据说也经常跟粉丝亲密互动。传播有爆发力与否,距离用户近还是远,还是看怎么做,做什么内容。

7、品牌为什么要找KOL?

商品带货可以去买淘宝直通车,去找李佳琪做直播卖货,去跟微商团长们合作;App要下载可以去应用市场,可以去买百度关键词广告,可以去买抖音信息流。

KOL不是带货首选。KOL核心价值是“Opinion”,可以带货是附加价值。换言之,关键还是“影响力”,可以影响大量的人、精准的人或者特定的人,跟明星代言价值并无不同,只不过形式不一样,影响能力不一样,合作价格不一样。

比如KOL朋友圈广告,虽然不能带货,但是可以给精准的圈层看,就很有价值;再比如社群广告,虽然不能带货,但可以强制+互动地影响一个群体,甚至一个KOL群体,这就是价值。真想带货的不会去做这些投放。

当然,明星/KOL能带货是最好的,王祖蓝现在天天直播卖货,就是意识到这一点。代言一年有几个品牌就不错了,还怕遇到翻车的品牌,但直播卖货可以天天做。

8、品牌要不要继续找KOL?

品牌与KOL合作,预算来自两个部门,一个是公关部,一个是市场部。前者是公关需求,后者是品牌营销需求。前者求的是话语权,是声势,是存在;后者重视可量化的效果,要转化要数据要带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一般来说公关部属于市场体系,公关给市场尤其是品牌服务,但公关也有许多独特价值,这里不展开(否则就不会有这个行当了)。

企业缺钱,要砍预算先砍看不到直接效果的投放,于是公关要下沉到业务,要品效合一。

万能的大熊说,营销一做就有效果,公关不做就会有效果,不是说不做公关会有负面新闻,而是公关效果不容易看见,不是立竿见影,而是滴水穿石。如果企业做公关追求数据层面的效果,或者要求公关去卖货,就是缘木求鱼。想要有直接效果,应该跟电商服务商,跟投手公司,跟品友互动这样的智能营销服务公司合作;要做好品牌,应该跟创意公司、4A公司合作;如果要做好公关,应该跟公关公司合作。理论上社会越发达分工越细。现在企业没钱了,想出了“多合一”的妙招。

9、品牌应该找KOC吗?

前段时间跟一个做内容电商做得很好、做到淘系NO1的便携榨汁杯品牌的摩飞操盘手唐闻彪聊,他说的一个观点我印象深刻:ROI(投入产出比)可能是一个陷阱:“打造爆款就像挖井,你在很多地方钻井可能都没水,但一定要不断投入,坚持,才会看到出水。”摩飞在淘宝、京东这样的平台玩儿得很6,淘宝直通车、直播电商什么的在做,但电商平台外,微信公众号、小红书、微商、直营电商、KOL和KOC,都在做整合,不同阶段不同节奏去做,最终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如果计算投入产出比,有些平台就不会做了,爆款是在天猫引爆的,但别的地方的动作很重要,这就像烧水一样,不能说是最后一秒的火力才把水烧开的,都是一盘棋。

这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用户注意力越来越分散,流量也越来越分散。做市场,聚合分散的流量的能力越来越重要了;做公关,聚合分散的影响力越来越重要。KOL和KOC无非都是要“影响有影响的人”,因此KOC是值得去抓的。

实际上,企业一直都在抓。

10、怎么才能找到KOC?

KOC是个新概念,但在抓住KOC上,企业们早已走出很远。

小米玩儿得很6的粉丝经济,不就是KOC的持续运营吗?米粉中愿意去影响别人的人, 就是小米的KOC。汽车品牌做车友俱乐部,带着车主吃喝玩乐,不同样是在维系KOC吗?现在兴起的“会员俱乐部”,一定程度上也在跟KOC结合。

曾经很流行的众筹后来发展成众测,同样是在帮助产品寻找KOC,他们可以给产品提出关键反馈,尤其是新品,种子用户的意见可以帮助产品改进,也可以输出类似于体验报告的内容,帮助品牌影响更多人。

品牌会重视做淘宝、点评这样的平台上的用户评论的维护,通过发放福利的方式去鼓励用户发表优质评论,这不同样是在维护KOC吗?

一个惨淡的事实是,跟品牌大量合作的KOC,以发表意见为职业或者副业的用户,不再是真正的KOC,大部分KOC是品牌很难直接抓住的。不过,这依然值得一试。

写在最后:

不论是否认可KOC这个概念,不论对KOC的看法是怎么样的,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品牌是真没钱了。。。这时候,搞出一个KOC,又能带货又有品牌,公关营销都做了,品牌效果公关“多合一”,自然很有市场。然而,如果品牌真信了,可能会误入歧途。曾经小米以为抓住KOC,口碑营销就够了,后来华为、OPPO、vivo势头太猛了,小米不也还得找代言人?想要不花钱做市场,或者以为抓住一个秘笈就能独步天下,显然是不现实的。

 

作者:罗超频道

来源:罗超频道(ID:luochaotmt)

内容标签:

热门文章

随着很多公司开始抱团取暖,资本寒冬论让互联网圈子里的不少人都人心惶惶。但是,对于投资人而言,如果是好的项目,还是愿意投的。那么,如果你有好的点子,好的 BP,就赶紧收藏下面这

3971944

引导语:昨晚半夜,微信朋友圈里疯传“三里屯优衣库试衣间爱爱的”消息,并且附有不堪入目的照 片和视频。有网友怀疑其是优衣库进行的营销,更有网友曝出视频当事人的微博账号,但相

3114514

这个问题很好,我自己近期也一直在思考。要回答问题,还是得先定义问题:前景是什么意思?至少可以有几种解释:公司的生存没有危机、前景广阔公司的盈利水平更高、有钱景在 bilibili (

2497062

新榜今日首发全平台网红排行榜,对于“网红”,我们的定义标准力求“纯粹”、“典型”,必须具备以下特征:1. 网生或重生于社交媒体,而不是将传统线下内容与身份的线上化;2. 引领潮流

1971355

 本月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10.23亿人,环比小幅增长,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国民出行频次骤降,并推动用户日常生活娱乐行为向线上迁移显著:生鲜电商用户暴增,视频领域用户观看时

1957003

继“外国模特扮演斯巴达勇士”被抓后,昨天上午11点至12点多,在朝阳区建外SOHO街头,一群只穿内衣内裤的长腿美女“裸游”,又引起市民大量围观和热议。据了解,此事件为某商家策划的营

1851194

想必昨天各位移动圈的小伙伴们,都知道美团旗下系列产品遭遇App Store全线下架的一幕《爆炸新闻!今日美团旗下应用被App Store全线下架!是何原因?》,朋友圈从11点钟开始就刷屏。为此APP顶

1526460

2016年,“网红”大热,成为投资界、新媒体界的“香饽饽”。papi酱的爆红,也告诉我们:“网红”千千万,想要在大潮里中存活下来,除了颜值,你还得有实力。在去中心化的新媒体时代,这

1523681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许多新兴行业异军突起,自2013年7月,“GIF快手”从工具转型为短视频社区,打开短视频平台的新格局。发展至2020年,“北快手,南抖音”的说法在民间广为流

1512753

 在快手变现这个事情上,尽管快手颇为高调地宣布它的决心与计划,不过通过各种数据分析后,本文认为快手变现仍会被抖音远远甩在身后。最近关于私域流量的话题,挺火的,有意思的是

1442112

 当流量红利消失,围绕着“留量”和“商业变现效率”的竞争,成为了抖音、快手在下半场竞争中,必须去正面较量的课题。在广告和游戏外,发展红人电商业务,致力于让平台和生态里的

1414742

回顾过去的2019年,整个移动互联网大盘增长在进一步放缓,3月份同比增速更是首次跌破了4%。 但短视频依然是移动互联网大盘中几乎还在唯一增长的明星级应用领域,而互联网女皇报告也

1399132

原本因为公事忙到很迟才休息,结果又是手贱,睡前刷了微博微信。结果发现朋友圈莫名其妙的都在传“北京三里屯优衣库火了”。微博热点也被优衣库占据:网传事情的起因是陌生帅哥靓女在

1334874

 拼多多拼团和用户消费分层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三四线城市全面的互联网化带来的增长势能。因此,不仅要关注痛点,而且还要关注产品的成长性,让自己处于增长势能的快车道上,这样

1334699

大约两周以前,有个做企业服务产品(即是面向企业而非个人用户提供服务的产品,典型如Teambition、快法务、51社保这一类)的朋友跑来问了我一个问题:老黄老黄,你说像我们这样的产品,运

1315452

 核心数据2018年度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4844.0亿元,同比增长29.2 %。从绝对值来看,中国网络广告产业生命力依然旺盛,预计在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近万亿。2018年,电商广告份额占比为

1283869

 跟大家分享一下2020年Z世代洞察报告。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11月,95、00后Z世代活跃用户规模已经达到3.2亿,占全体移动网民28.1%;从分布上看,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占比近45%

1271334

 这两年,用户不断地与“免费”告别:支付余额提现收费了,听周杰伦的歌要买会员了,外卖运费越来越贵了,共享单车涨到2块了,热门剧集变成会员专享了,电商会员也卖得越来越好了

1223247

那么多人每年都热衷于上ChinaJoy逛逛,无非就是奔着各种show gril去的:  嫩的掐出水的可爱脸蛋,细细的小蛮腰,一双双大长腿,我见犹怜啊~ 当然啦,浸淫多年的老司机们,最爱的还是这样Ope

1186057

继去年下半年股票行情下滑后,一时之间,理财类App开始遍布各各渠道。对于很多App讲激活量、日活跃,周留存等,理财App直接追求投资用户和金额,其他数据老板基本都不看的。然后在这激烈

117650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