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日期:2016-06-08 人气:553482
产品经理和运营经理在某种意义上是协作关系,只是其所在职位不同,但是在最终目的下都是提升网站用户数、增加网站流量、带动网站收益。可是在实际工作中产品与运营却是一种亦敌亦友的关系。
一个互联网产品团队,核心角色是产品、运营、研发、UI/交互。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分两种:
但是在产品和运营协同工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复杂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分别举例如下:
运营认为,产品不重视运营,但运营却要为产品背负责任:
为什么运营提的需求总是优先级最低的?提一个需求还按必须给什么效果预估,没上线怎么预估,这不是形式主义忽悠人吗?
产品认为,运营总是没起到应有的作用:
以上描述虽极端,但很有代表性,相信很多公司的产品和运营同学都有过类似感受。因此,让这两个角色配合默契、有序运转、形成合力,并不容易。下面就聊聊产品和运营这亦敌亦友的关系。
产品和运营配合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两者目标不一致,导致从出发点到具体执行都是两条平行线,不能拧成一股绳,就无法形成合力。由此可见,将产品和运营的目标统一,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点。
为什么会存在目标不一致的现象呢,因为屁股决定脑袋。从组织架构的角度说,很多公司的产品和运营分属两个团队,由两位不同的老大负责。
既然团队和老大都是两个,那么目标肯定也是两个,否则就无法衡量这两个老大和两个团队的价值。比如,两个人炒一盘菜,一人负责切,一人负责炒,那色香味俱全是谁的功劳,味如嚼蜡谁又是幕后黑手,就很难分辨了。如果两个人互相推脱责任,就进入到扯皮阶段了,很难根治。
一般在团队分工时,都会避免工作内容和目标有重合,保证团队或个人的独立性。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员工的个人发展空间,也便于清晰的衡量工作产出,暴露所存在的问题。
综上可知,因为团队分工的问题,导致了产品和运营的目标不统一。除此之外,两个团队的架构,还会带来其他负面效应。比如两个老大为了争夺话语权,出现对峙的情况。这种状态的起因是私利,而非工作,势必会影响到决策的合理性,最终影响产品的进展。
说到这里,想起自己在百度的经历。第一年时,产品和运营是分开的两个独立团队,原因见上文。虽然整体上还算正常,但也会出现各自为战的情况,运营做 活动、核心用户和内容策划;PM为了不断提升转化等数据,做着各种产品优化。单独看任何一方的工作都是正常合理的,但两边同时来看就能发现交集和协作很 少。
第二年时,为了孵化独立的新项目,优化了团队架构,每个新项目都成立独立团队,每个团队都有一位PM作为负责人。虽然每个团队都不到十个人,但所需角色都有,比如产品、运营、研发、设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在这个小团队里,虽然每位成员分工不同,但关注的目标是一样的,只是大家通过完成自己的任务去达成这个目标。比如,
不仅如此,在每天的晨会(站会,10分钟)和每周的例会(1个小时)里,大家会抛开自己的分工,一起加入产品的讨论。虽然经常会有不靠谱的建议,但这才像一个团队。
但这个模式也有缺点,就是只适合5-20人的小团队。如果人数增加到30人,就肯定行不通了。原因是:
所以,如果可以拆分成小团队,或者本是小团队的公司,可以尝试上述的方案。一旦团队规模变大,就不再适用了,这也是业内都很羡慕团队「小而美」的原因吧。
当然,大团队也不是无解,可以通过扁平化的团队架构,来缓解产品和运营配合不好的问题。比如一个总监同时管理产品和运营团队,这两个团队分别有1个经理级中层,再各带一个小团队。这样的三层团队设置,从层级上来讲是可以接受的,承担30人的团队也是没问题的。
说起产品和运营的关系,就不得不说话语权的问题。这两者一定会存在强势和弱势的关系,不可能有一碗水端平的状态,只是强弱差或大或小而已。当然,谁都希望能主导项目,但是有时候并非是自己能左右的。
决定一个团队是产品驱动还是运营驱动,有两个因素:
团队基因。团队基因主要是创始人团队带来的,所以基本等同于创始人基因。从一个公司,到一个小团队,这个规律都适用。
所以,要看一个团队是什么角色来驱动,主要看老大。如果老大是PM出身,公司很有可能是产品驱动;如果是技术出身,那么运营的角色一定是很弱势,不被重视。因为技术人员一般不重视也不懂运营,两个角色实在是离得太远。
产品属性。通俗的说,就是看是什么产品了,不同类型的产品就是适合不同的团队架构,也决定了角色之间的话语权。
一个工具型产品,肯定是产品驱动的,比如天气、笔记、拍照类app,即使渠道的作用很大,但也不会成为驱动方;一个O2O产品,肯定是运营驱动,比如团购、到家类app。
所以,如果要看一个团队里哪个角色更有话语权,哪个角色是主导地位,就从上面两个因素中就可以看出。
团队架构就说到这,那么产品和运营应该怎么配合,才是合理的,是可以发挥双方合力的。我认为,分为产品上线前和上线后两个阶段。当然,可能没有这样纯粹的阶段,但有这样的状态。
进入到产品正式运转阶段,产品和运营再次结合在一起协同工作。在这个阶段需要高频次的沟通,以及互相推动彼此的工作。
运营,主要关注用户反馈。
在做好内容、用户、活动、渠道等运营工作的同时,向产品及时和详尽的通报用户反馈,让团队了解用户对产品的反应。
关注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推进PM上线。
提出可以大幅提升运营效率的工具需求,推进PM用产品的方式解决。
产品,协助运营的规划和执行工作
除了修复BUG和完成产品需求之外,要关注运营的反馈,因为这是产品投入到用户群体之后的反应,是印证之前决策的过程。
要关注运营遇到的问题,是否可以通过产品的方式解决。主动与运营同学沟通,给出解决方案并推动研发完成。
还需要关注运营措施是否合理,是否对产品的目标有推进作用。如果发现偏离目标,或者唯KPI的行为,要及时沟通并推动改进。
当然,在产品上线前后可不只是做这些事,上面只是提到需要产品和运营配合的节点。由于每个项目的情况都很复杂,所以上述事项肯定也不全,只能是作为一个思路,举例说明。
其实产品和运营的关系,描述起来非常简单。产品负责功能设计,也是研发和设计师等支持满足方的接口;运营负责维护、拉动和推广,机器不能解决的问题,都需要运营来解决。
在我看来,产品和运营是两类不同但平等的职位,所需人才的类型也是不同的。但为什么现在很多新人更愿意从事产品工作,甚至已经做运营的同学也希望转做产品,主要是因为「产品经理被神话」而带来的供求不平衡造成的。
主要原因是李开复、周鸿祎等明星Boss,都公开宣称自己是产品经理,把这个职位的工作内容描述的过于理想化,这样就吸引了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投身到这个领域。另外,公司深受影响,更重视产品经理这样的岗位,愿意花更高的薪水去请这样的人才。
在这样的供求关系带动下,优秀的年轻人愿意加入,感觉职位高大上且薪水高;公司也愿意高价请人,认为产品经理重要,且只有高价才能请来。这就是有些运营人员希望转做产品的原因。
其实,产品经理当然也要从基层做起,甚至从打杂做起。有很多PM已经从业一两年了,还在团队里打杂救火,或者做一些边缘化的事,这都是很正常的情况。
写完了。
您的APP想获得更多的用户,请点击链接:ASO优化服务介绍
本文作者@韩叙 由(APP顶尖推广)整理发布,转载本文须经顶尖推广同意,并请附上本文链接!
想必昨天各位移动圈的小伙伴们,都知道美团旗下系列产品遭遇App Store全线下架的一幕《爆炸新闻!今日美团旗下应用被App Store全线下架!是何原因?》,朋友圈从11点钟开始就刷屏。为此APP顶
大约两周以前,有个做企业服务产品(即是面向企业而非个人用户提供服务的产品,典型如Teambition、快法务、51社保这一类)的朋友跑来问了我一个问题:老黄老黄,你说像我们这样的产品,运
核心数据2018年度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4844.0亿元,同比增长29.2 %。从绝对值来看,中国网络广告产业生命力依然旺盛,预计在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近万亿。2018年,电商广告份额占比为
跟大家分享一下2020年Z世代洞察报告。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11月,95、00后Z世代活跃用户规模已经达到3.2亿,占全体移动网民28.1%;从分布上看,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占比近45%
联系电话:15314649589
添加微信:feishangdaren
工作时间:9:00-18:00 (工作日)
意见建议:1415941@qq.com